栏目导航
在变与不变之间:客籍作家吴浊流的国族认同
作者:罗致远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吴浊流 国族认同 客籍作家 黑人化心理学 
描述:分析素材,包括了《無花果》、《台灣連翹》以及各時期重要的作品,藉著不同階段的時代背景、生命故事及作品分析來探索他的國族認同狀態以及形成的原因。
透過這個研究,我們提出了一些發問,包括:在每一個階段中,吳濁流國族認同的狀態及內涵是什麼?吳濁流不同階段的國族認同是如何產生的?與前一階段的國族認同有何差異?本研究透過Cross的黑人化心理學認同發展模型分析並輔以Parham的認同循環理論,以傳記研究法的方式,來探究吳濁流的國族認同,並將吳濁流劃分為七個生命階段:(1). 童年時期(1900-1910);(2). 求學時期(1910-1920);(3). 任教時期(1920-1940);(4). 記者時期(Ⅰ)(1941-1942);(5). 記者時期(Ⅱ)(1942-1947); (6). 社會處、大同職業學校及機器同業公會時期(1947-1964)以及 (7). 《台灣文藝》時期(1964-1976)。
透過本研究的分析,我們發現在吳濁流的童年時期,由於受到祖父的影響,國族認同是以漢族認同的方式存在。接著在求學階段,雖然吳濁流心中仍有祖父的影響,但我們相信在當時教育體制的灌輸下,一個面對龐大國家機器的青少年,心中存在日本國族認同,應是可以理解的。而在任教階段,雖然吳濁流在職場中遭遇許多不平等的事件,但由於性格上的怯懦,再加上生活的穩定,他仍然維持了前一階段的國族認同,在這之前的三個階段,他的認同分類都是屬於Cross認同階段中的「前遭遇期」。但在1940年秋年的「新埔運動場事件」,點燃了吳濁流心中民族主義的火燄,這個事件,也讓吳濁流邁入了「前遭遇期」。在第四個階段,吳濁流遠赴南京,我們將之視為追尋認同的「沉浸期」。自南京返台後不久,筆者分析了當時的作品及台灣光復的心情,認為吳濁流進一步邁入了「內化期」;也在這個階段,吳濁流遭遇了二二八事件,二二八事件促使他重新思考國族認同的內涵,而邁入了「再遭遇期」。並在職業公會階段進入「再沉浸期」,最後在《台灣文藝》時期將台灣意識內化修正,並融入了他的國族認同,達到「再內化期」。
關鍵字:吳濁流、國族認同、客籍作家、黑人化心理學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苏维埃革命与农村宗族:以赣南
作者:曾小锋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苏维埃革命 农村宗族 赣南闽西 
描述:,很大程度上决定苏维埃革命的兴衰成败。
本文以赣南、闽西为个案,以农村宗族为研究方向,试图就20世纪二十三年代的中国共产党、苏维埃革命和农村宗族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赣南、闽西分别位于江西的南部和福建的西部,地处客家文化区域,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区。赣南、闽西农村宗族历经明清繁盛发展后,至民国时期,其总体上呈衰落趋势,但农村宗族组织保存相对完好,农民的宗族意识仍旧根深蒂固,农村宗族是中共开展苏维埃革命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交代了选题依据,对相关的学术史作了简要回顾,同时对本文的研究资料和方法以及创新之处进行归纳和提炼。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土地革命前赣南、闽西农村宗族的发展概况。笔者认为,赣南、闽西地处山区和丘陵,内有多条河流、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境内活动空间大,这对中共开展苏维埃革命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和发展空间。明代是农村宗族组织的初步形成时期,清代是宗族普遍发展和繁盛时期,进入民国后,农村宗族整体上有所衰落,但呈现跨地域的同姓联宗的时代特点,加之宗族本身具有强烈的姓氏界限和排外意识,这对中共在广大农村进行介入时无疑提供了复杂的社会背景。
第三部分详细描述了中共对赣南、闽西农村进行介入的过程。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中共主要承担帮助国民党建立各级组织,开展工农运动的任务。为此,中共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选派得力干部深入农村组建各级党组织和农民协会,并开展了以“二五减租”为中心,包括抗租、抗捐、抗债为主要内容的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毅然举起反抗旗帜,领导各地农民暴动,随着暴动的深入,党又将革命斗争提升到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为目标的苏维埃革命。
第四部分阐述了在苏维埃革命冲击下农村宗族的分化及其对革命的影响。笔者认为,在苏维埃革命冲击下,赣南、闽西宗族组织分化为赞成、中立和反对三种不同的类型。赞成革命的宗族组织是苏维埃革命的重要依靠力量,对革命持中立态度的宗族组织是中共积极争取的对象,而反对革命的宗族组织则是苏维埃革命的阻碍势力,是中共镇压的对象。
第五部分重点论述党对农村宗族的认识和改造政策。李大钊是党内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中国家族制度的第一人,党对农村宗族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过程。为了确保苏维埃革命的顺利进行,中共对不同类型的宗族组织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并从经济、政治、社会意识以及宗族功能等各方面进行强有力的改造。
第六部分总结了中共对农村宗族组织改造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实践证明,中央苏区时期,中共对农村宗族的改造政策是正确的,党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区别对待,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的策略,坚持群众路线以及重建农村新文化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然而,由于中共认识上的不足和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出现一些过“左”的行为,也给我们留下一些深刻的教训。
第七部分是结语,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作了简要的概括和总结。
認同與書寫──以朱天心與利格拉樂.阿女烏為考察對象
作者:趙慶華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外省第二代 族群 利格拉樂 阿女烏 朱天心 認同 
描述:住民族群則在以中國為尊的霸權統治下被排擠壓迫;由此形成外省族群的優勢宰制心態,以及本省族群劣勢的被支配地位,從而分別影響兩者對國民黨政權與本土政權的認同程度。 跟著父親朱西寧的步伐,朱天心從鳳山眷村走向台北大都會;父親逝世後,她一貫執持著「山東臨朐人」的「族群身分證」,邁向一場無方的漫遊。在父權羽翼下成長,雖以「知識分子」自居,然而其筆下的「女性」卻永遠做不成「知識分子」;綠色執政、本土意識風起雲湧,朱天心不得不告別長久以來黨國機器所打造的中國國族神話,卻又因為立場的曖昧、猶疑乃至反動而迴避了本土的擁抱。在認同與不認同之間徘徊、選擇以「爭取不認同的自由」為後盾。 至於阿女烏,則從「外省第二代」的身分開始,便行經一趟曲折錯綜的認同之旅──生命的前十八年與「父親的鄉愁」為伍,是為了躲避「原住民母親」的污名印記;結識瓦歷斯.諾幹之後,才漸漸拾回原住民身份的自信;她以深入的田野調查作為認識土地、為族群發聲的紀錄。排灣族母系社會所孕育的堅韌而有智慧的女性典範,使她的「原住民女性意識」得到更進一步的釐清和確認。多重身分認同有助其體認原住民在台灣社會所面臨的族群壓迫,以及原住民女性受到多重壓迫的處境──由原住民男性主導的原住民運動、由漢人女性主導的女性運動……,在在成為她反思批判的對象。 在本土化浪潮的衝擊下,朱天心與阿女烏同樣面臨了一次又一次追索「我是誰?」的詰問,但是兩人的認同卻走向截然不同的路程。將兩位女性作家的「認同和書寫」平行排列考察的最大意義便是讓我們看到了台灣現階段族群差異和認同政治交錯複雜的關係,其中包括外省族群面對「台灣意識」的召喚,糾葛於「中國國族」和「台灣民族」的心境,以及原住民族群在以漢人為主流的國度裡的被殖民處境和建立主體性的努力。從2003年九月的「台灣正名運動」,到2004年的「520總統就職」,本文的寫作也跨越了台灣政治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但不變的是,族群的對立衝突、國家的認同爭議。我們應該如何在承認差異的基礎上,凝聚台灣認同,將是建構「台灣新興民族」的艱難挑戰。
室内设计与区域文化
作者:杨清平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室内设计 区域文化 空间 材料 
描述:现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设计语汇。 江西赣南客家围屋是我国著名的民居形式之一,特点突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剖析客家围屋的空间构成,我们可以发现其有序的节奏感、韵律感;它的完整性和主次关系,表现出浓厚的人文色彩;其严格的对称关系、和谐关系,展现了建筑的序列性。它充分展示着人文情结在空间构成中的重要地位。如果以其独特的造型形式作为室内设计的创意源泉,既可表现江西独特的历史文脉,又能展示出我国的传统文化特性。 区域性文化是室内设计的重要源泉之一。室内环境的设计创作可体现一定区域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情趣等。室内环境设计只有通过对区域性文化的挖掘,研究区域性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从而获得创作灵感,并在设计的实践中诠释和弘扬区域性文化。当代设计师应该把研究民族文化的精髓放在首要位置,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运用现代设计手法使之发扬光大。室内设计应根植于本土文化,挖掘区域性文化的精髓部分,使区域性文化与现代多元化文化有机结合,并使其共生、共融,让设计作品充分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特色。 用传统文化中的设计语汇营造现代室内空间环境的意境,既突出个性,又传承文化,这就是室内设计形成的社会价值。
创作型摇滚乐团结合传统音乐素材之研究--以好客乐队为例
作者:林宜欣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创作型摇滚乐团 客家山歌 山歌子 老山歌 好客乐队 
描述:存、創新上能有所貢獻?
本文對好客樂隊以田野調查、訪問、錄音與網路資料匯整的方式,同時進行研究。研究內主要除了音樂內容的分析與對照之外,樂團成立的歷史與人員更替的轉換過程、與社會運動間的互動、及每一位團員的生長背景、音樂學習歷程等都是研究的重點,因為這些每一個要素都將是影響整個樂團發展的關鍵。

緒 論 有關筆者接觸創作型搖滾樂團的歷程,及目前國內所見之創作型搖滾樂團的重要文獻與全文研究範圍之概述。

第一章 先以總合的方式介紹,將這個客家創作型搖滾樂團,從1992年到2006年整體歷史,第一章分成三節。第一節從好客樂隊的前身觀子音樂坑時期,開始介紹這三個時期的成立與創作以客家音樂為基礎的音樂內容,其輾轉脫胎的過程介紹;第二節將交工與好客所正式出版過的唱片為主,從唱片分析客家搖滾的精神與思想及樂曲與器樂的運用,做完整的文字描述;第三節以分別訪談的方式訪問,紹及團員的基本資料。

第二章 主要是以音樂分析為主,在好客樂隊出版的第一張專輯【好客戲】中,運用到客家八音曲牌的《大團圓》與傳統歌謠《桃花開》,這兩首樂曲做傳統與現代的對照分析。

第三章 同樣是以音樂分析為主,在好客樂隊出版的第一張專輯【好客戲】中分以運用到客家音樂的歌唱曲,老山歌《惜緣》與山歌子《叫我唱的歌》,尋找此兩首客家搖滾歌曲的傳統與創新後樂曲之差異。
第四章 其經過好客的改編後的搖滾版客家歌是否更能被社會大所喜愛眾,並以客家搖滾與社會的聯結關係為主,探討有關創作樂團參與社會運動的歷史,好客樂隊的前身參與社會運動之經過;好客音樂之美學思想,與大眾對好客樂隊之觀感以及這樣的客家創造型搖滾樂對現代之影響。
日治时期汉人宗祠建筑装饰之研究-以台南、屏东地区为例
作者:康惠岚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日治时期 宗祠 装饰 台南 屏东 客家 闽南 族群 
描述:的特性?如何表達祖先與後代之間的對話關係?不同族群間在表達上有何差異性?. 本文以台南、屏東地區的宗祠為研究對象予以分類,首先定義族群的種類,再者由實際案例的調查建立宗祠裝飾的歸納與分類系統---文字與圖像系統,建構宗祠裝飾的內涵,由此予以探討文字與圖像之表達與宗祠本身之關連性,最後比對族群間---屏東客家族群之宗祠與台南地區福佬客宗祠、及閩南宗祠---宗祠裝飾的差異性。
发展客庄聚落文化与生态观光策略之研拟 以屏东县万峦乡五沟水
作者:江觐文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聚落保存 社区营造 文化资产 生态观光 
描述:態資源及民情風俗,使得背負歷史的社區能夠透過改造而再次活絡起來。 本研究以台灣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客家社區-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客庄聚落保存與結合生態觀光旅遊。2008年政府依文化資產法指定五溝水為「客家傳統聚落」,它是第一個通過聚落登錄的村落,也是政府規劃第一個要保存的客家聚落,對於客家傳統聚落的保存與延續深具意義。該社區數年前即開始規劃發展,居民陸續參與,但因意見分歧,加上法令尚未完善,因此進行速度緩慢。本研究從文化資產與聚落保存之價值探討切入,深入了解該社區之歷史軌跡、文化資產現狀、生態資源盤點、居民參與現況、支持與反對之看法、法令造成之障礙等。其中探討重點之一是社區開放生態觀光所帶來的人為干擾與破壞。生態旅遊仍屬旅遊範疇,其相關活動及遊客消費行為可提高當地社區經濟收入,關鍵在於如何掌握生態與經濟的平衡,方能漸漸導入「永續價值」的觀念。 本研究以實地觀察、深度訪談、公部門資料檢視、居民資料檢視等方式進行五溝水社區第一手資料收集彙總,再經過SWOT分析,將研究對象通過評價找出其內部的優勢、弱點,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然後進行分析並藉以制定相對應的發展策略並提出可行性之建議,期望能藉由逐步保存五溝水客家文化資產,得以增強客家文化傳承,促進地方觀光,並提升居民之生活品質與社區產業經濟,達到永續生存與發展之目標,讓客家文化得以代代相傳。 對於未來是否要將五溝水推展為重要聚落,成為特定專業區,這是非常專業之問題,對居民權利義務之影響也非常大。因此,也是後續研究的重要課題,必需總體審慎評估居民之意向。五溝水聚落保存之最高原則是文化資產保存,但背後要有各方能量之支撐,否則無法達成目標。
台湾客语现代诗田园主题作品研究
作者:吴育仲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田园 客家文化 客语诗 现代诗 
描述:代詩中田園主題作品產生的原因;第三章「台灣客語現代詩田園主題作品的分類」將所有的作品依其內容進行分類,歸納田園主題作品的主題類項;第四章「台灣客語現代詩中田園主題作品形式特色」討論詩人創作的藝術手法,針對表現技巧與修辭,說明作品的特色。第五章「台灣客語現代詩中田園主題作品內容特色」為文本分析,研究作品內容,了解詩人創作所欲傳達的意旨;第六章「結論」針對本論文作扼要整理說明,最後,則希望藉由此一研析,能確立台灣客語現代詩田園主題作品的意義與價值。 台灣客語現代詩的發展起步較晚,期望能藉由本文研究能吸引更多的人,一起投入台灣客語現代詩這塊領域,為客語現代詩的研究注入活水,壯大領域,使研究成果更加豐碩。
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作者:陈丽华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旅游产业 创新发展 桂林 
描述:为世界旅游热点地区之一。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人均收入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提升,这是旅游业持续兴旺发展的动力,中国旅游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风景名胜区要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在各风景名胜区间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从规划、开发、管理等各方面全面提升竞争力。桂林市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桂林是著名国际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旅游组织首推的中国四大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美誉世界,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旅游业是桂林最具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2009年国家从战略层面对我国旅游业综合改革进行部署,提出构建“一省一岛一市”的格局,桂林市成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地级城市。在综合改革、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为全国提供示范。桂林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形成最具城市优势、最具品牌效应、最具社会竞争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然而,桂林旅游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研究桂林市旅游产业发展,既是加快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需要,广西旅游业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旅游产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探寻桂林旅游业创新发展模式不仅具有局部区域性意义,更具全局战略性意义。以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为研究对象,为促进转变发展方式、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旅游产业发展新方式提供理论支撑体系和制度框架,为实现全国旅游业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模式。全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为八章。即:桂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评价,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功能定位,桂林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桂林旅游产业拓展创新发展,桂林旅游生态环保与补偿机制创新,桂林旅游产业功能创新,桂林旅游产业大跨度区域联动发展创新,桂林旅游产业发展保睁体系。论文系统研究了桂林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以桂林旅游产业创新为研究对象,从体系上分为三个层面探讨:即从桂林旅游微观个体层面(如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等)到中观的旅游产业链层面(如会展业等)到宏观旅游协作圈层面,提出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目标与实现机制。论文在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和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的基础上,对桂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总结了桂林旅游业发展成效和经验。论文深入地探究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其主要问题是资源利用率不高,旅游升级难度大;旅游价格普遍偏低,无法实现旅游收入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对经济带动作用难以发挥;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率无法得到明显提高;旅游业对全市财政收入增长贡献有限;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缓慢和旅游产品单一等。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旅游运行机制相对缺失;旅游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旅游硬件建设差距比较大。论文在研究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目标及定位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运行机制创新、桂林旅游产业链拉动创新发展和桂林旅游产业功能创新。关于桂林旅游产业发展运行机制创新。论文从跨县(区)旅游资源的管理机构、政府主导下大旅游管理机制、城市公园改革与城市公园管理体制三个方面研究了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创新;从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集团、景区联合体经营体制创新三个方面研究了旅游企业经营机制创新;从桂林旅游整体形象再造、旅游营销手段和方式再创新两个方面研究了旅游营销创新;从政府对旅游融资的强力导向、积极引进外资、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大型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创新等方面研究了旅游投融资体制创新。关于桂林旅游产业链拉动创新发展。论文研究了桂林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康复保健度假养老旅游、做强做大旅游房地产产业链、积极发展精品体育休闲旅游产业链的条件和机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论文着力研究了桂林旅游生态环保与补偿机制创新。认为要探索建设绿色旅游产业体系,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节约型旅游开发模式,建立绿色管理服务体系,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要探索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以高效安全为重点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生态工业体系,建设以商贸物流为支柱的生态服务业体系。并从加强保护漓江生态景观环境、加强上游水源林保护和建设、全力保护漓江水质、强化文化传承保护、加快建立大景区管理体制、落实生态补偿,做好扶贫脱困工作、加强沿岸农民技术培训和建立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方面研究了建立科学保护漓江的长效机制。论文跳出旅游城市之间只有竞争关系的思维,创新提出东盟/北部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中国旅游金三角”区域、湘桂走廊区域、客家文化圈区域与桂林旅游产业建立战略旅游同盟协作框架的原则和运行机制。论文研究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保障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保障,争取赋予桂林计划单列市的经济管理权限,争取赋予桂林类似经济特区的地方立法权,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财税优惠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规划和用地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对外开放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投融资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政策;认为应该提高旅游产业信息化水平,加大人才培育的改革创新力度,实现旅游产业发展领导机制创新,旅游产业发展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机制创新。
《罗芳伯传奇》中的认同与流离
作者:赖惠真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客家大戏 罗芳伯传奇 疏离理论 再戏剧化 离散 
描述:事,此表演呈現客家族群的離散,凸顯客家移民的硬頸精神,此外,這表演投射出客家移民在異地提倡中國文化與建構國族認同的想像。本論文探討台灣本土劇種---客家大戲的發展,討論苗栗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羅芳伯傳奇》的表演之戲劇表演形式,並檢視移民社會意涵。其中,透過戲劇化劇情文本,劇場再現客家移民婆羅洲的故事,援引西方劇場理論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1898-1956)所提出之「疏離理論」,分析此演出的戲劇形式與結構。藉該劇之再戲劇化(Retheatricalization),筆者亦結合「離散」理論,詮釋婆羅洲邊陲社會中,客家與當地族群的互動過程裡,所呈現的文化交流現象。